肩膊痛是一種常見的痛症,影響約8-10%的人口。然而,肩關節夾擊症是一肩膊痛最常見的原因。受影響的群組都是一些生活或工作上常要將手舉高於肩膊的人士,如網球/羽毛球運動員、泳手、裝修技師和家庭主婦等;這個痛症常見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,發病率可高達30%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都要運用肩關節,如穿衣服、洗臉、刷牙、梳頭、拿水杯和駕駛等。

肩關節夾擊症的主要症狀為:患者通常是抱怨在手舉高時,肩膀前側位置會痛,這個便是痛弧(painful arc),角度介於70-120度,也就是說在70-120度之間的外展動作會產生疼痛,過了這個範圍就不會了。隨著情形越來越嚴重,可能會連睡覺時都會痛。

事實上,肩關節的本身的結構是一球窩關節(見圖):即就像一顆球狀物被另一個半圓形的外套包起來; 而這一顆球狀物就是我們的「肱骨頭 (即上手擘) 」(見圖) ;而那半圓形的外套則是「肩胛骨」(見圖)。由於肩關節的活動幅度非常大,在這關節的外面,是由四條肌肉所包圍,如同一個環帶狀的組織 (像衫袖), 稱為 "肩袖肌群"。這些肌肉群分別為崗上肌、崗下肌、肩胛下肌和小圓肌,主要負責穩定肩關節及提升及旋轉肩部。

在肱骨頭上面有一上蓋的骨骼稱為「肩峰」。在肱骨頭與肩峰有一微細的空間,約6-7毫米,足夠肩袖的組織如崗上肌穿過。重要的是這肩峰與肱骨頭的安全空間很狹窄,亦是容易引起肩袖撕裂和肩部撞擊症。這安全空間變得狹窄的原因有:1) 姿勢不良,如寒背 2) 重複性的上舉工作 3) 肌力不協調,如頸膊肌肉力量不足4) 肩關節退化。

脊科治療方法中:在治療時,脊醫可運用衝擊波治療及干擾電流治療作舒緩疼痛,減輕發炎程度及放鬆肌肉。脊醫亦會矯正移位的肩膀關節從而增加活動幅度,減少肌肉受夾擊的機會。最後,亦會利用運動治療方法,加強肩膀周圍肌肉的力度。

< 返回